“最近感觉没有那么焦虑(lu)了,心脏也(ye)舒服(fu)多了,也(ye)没再出现喘(chuan)不过气(qi)的情况……”9月23日,在 上海市第十(shi)人民医院的心脏和心理健康多学科联合门诊,患者郑先生正和坐诊的“医生天团”沟通着近期的情况。
据介(jie)绍,坐诊的“医生天团”由该院心血管内科、心理科以及药学部(bu)的三位专家组成。在了解郑先生近期的情况后,“医生天团”为其开出下(xia)一阶段的治疗方案。
“一开始我总觉得是自己心脏有问题(ti),导致(zhi)我喘(chuan)不上气(qi),哪知道是患了抑郁(yu)症后的‘连锁反应’……多亏了十(shi)院联合门诊的‘医生天团’,让我‘一步(bu)到(dao)位’明白(bai)病根在哪儿,治疗起来也(ye)更有方向……”郑先生告诉记者。
“随着健康意(yi)识的提升和医学模(mo)式的转(zhuan)变,心理与(yu)生理健康关系备受(shou)关注。心脏病与(yu)心理问题(ti)往(wang)往(wang)交织(zhi)在一起,传统诊疗模(mo)式在解决这种复杂问题(ti)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因此, 今年九月,上海十(shi)院心脏和心理健康多学科联合门诊(简称(cheng)双心门诊)应运而生。这一创新模(mo)式不仅实现了医疗理念的飞(fei)跃,更是对患者全面关怀的实践。”上海市第十(shi)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(ren)医师王美娟告诉记者。
双心医学(psycho-cardiology)又称(cheng)心理心脏病学,是研究和处理与(yu)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、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(ti)的一门学科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、生活节(jie)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并存的患者出现在临床上,双心医学逐渐被世界各国学者所关注,随之而来的双心诊疗模(mo)式也(ye)逐渐被探索尝试(shi)并在临床上得到(dao)应用。
双心诊疗真正把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体现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,实现了从传统医学模(mo)式向“生物—心理—社会”的新模(mo)式的转(zhuan)变,达到(dao)了 “身心同治”的临床治疗宗旨,真正做到(dao)了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。
“在临床上, 适宜挂双心门诊的共分为两类人群。”王美娟告诉记者,第一种是 焦虑(lu)症患者,这类患者经常出现心脏不适,心慌气(qi)短、胸闷胸痛,尽管心脏相关检查未发现有异常,但是却经常会因为上述不适而怀疑自己患上了心脏病,再加上经常看到(dao)网络(luo)上各种猝死的新闻,患者精神压(ya)力越来越大,变得恐惧和忧虑(lu)不安。
第二种,是 曾经做过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。该类群体尽管手术治疗很(hen)成功,但是在经历了急救、手术、目睹(du)病友死亡等刺激(ji)后,再加上对疾病预(yu)后处理方式的一知半解,从而产生焦虑(lu)、抑郁(yu)等精神心理问题(ti)。
特别是,经皮冠状动脉介(jie)入治疗(pci)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,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(jie)受(shou)。但pci术后并发的焦虑(lu)、抑郁(yu)等情况长期困扰着患者。“这些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(dan),降低生活质量,还(hai)会增加术后血管再堵塞的风险。但是大多数患者经常会因为胸闷气(qi)短等躯体症状去看心内科医生,却不会去看心理医生,原因主要是对这方面认知的不足或对看心理科有排斥(chi)。”王美娟表(biao)示。
为此,十(shi)院开设的双心门诊是由心血管内科专家、心理科专家以及药学部(bu)专家共同坐诊,联合诊治。“我们会在关注患者心脏健康的同时(shi)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,并提供全病程的干(gan)预(yu)和随访,促进(jin)患者‘双心’的健康发展,提高(gao)患者的生活质量。”王美娟告诉记者。
据悉,上海市第十(shi)人民医院的双心门诊于每周一下(xia)午开诊,有需求的患者可提前预(yu)约
来源:上海静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