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
高益槐
王绍(shao)基
陈桂(gui)陵
近日,北京长安街沿线迎国庆主题花(hua)坛亮(liang)相。杜建坡摄(人民图片)
(本文配图除署名外(wai)均由受访者提供(gong))
潘旭(xu)涛制图
编者的话
在心系新中国发展的亿(yi)万海(hai)内(nei)外(wai)中华儿女(nu)中,有这样一个群体——出生于1949年的华侨华人。他(ta)们在改革开放(fang)的春潮中迈(mai)向而立,又在新时(shi)代共襄复(fu)兴伟业、同享盛世荣光。经历时(shi)代变迁,走过风风雨雨,他(ta)们始终与祖(籍(ji))国同甘共苦、同频共振。无论离家多久,无论身处何方,“共和国的同龄人”这一称谓,总会赋(fu)予他(ta)们一份别样的自豪与骄傲。近日,本报记者采访多位(wei)出生于1949年的海(hai)外(wai)侨胞,请他(ta)们讲述与共和国共成(cheng)长、与新时(shi)代齐奋进的故事,为祖(籍(ji))国献(xian)上最深情的生日祝福(fu)。
华人数学家兼教育(yu)家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——
培养英才 求真报国
“少年时(shi),我在香(xiang)港生活,跟着父(fu)亲学哲学。父(fu)亲十分爱国,但他(ta)没想到(dao)新中国未来能发展如此之快(kuai)。”国际数学大师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说,“75年来,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(qu)得今天的成(cheng)就(jiu),是很值得敬佩(pei)的。”
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。他(ta)生于新中国成(cheng)立的1949年,在几(ji)何分析和理论物理界大放(fang)异彩,是首位(wei)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(zi)奖的华人,被美(mei)国《纽约时(shi)报》称为“数学国王”。
“上周,我去(qu)看话剧《马兰花(hua)开》,以邓(deng)稼先为代表的‘两弹一星’元勋们,在当年艰苦的条件下将中国核事业做起来,令人钦佩(pei)。”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说,“60年前,中国第一颗原(yuan)子弹爆炸成(cheng)功,让我们的国家拥有了捍卫(wei)和平(ping)的能力,过去(qu)做不到(dao)的,如今做到(dao)了。”
75载砥砺奋进,久经磨难(nan)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、富(fu)起来到(dao)强(qiang)起来的历史性飞跃,让海(hai)内(nei)外(wai)华夏(xia)儿女(nu)振奋自豪。
“中国学生的教育(yu)水平(ping)比从前好多了。不仅大学,现在好的中学也不少,相当多的学生有能力考进全(quan)球知名大学。”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说。
让中国成(cheng)为数学强(qiang)国,是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的夙愿(yuan)。“科技的基础是科学,科学的基础是数学。数学领先,科技才能领先。”
30岁时(shi),时(shi)任美(mei)国斯坦福(fu)大学数学系教授的他(ta)受邀第一次回国讲学。自此,他(ta)不断往(wang)返于中美(mei)之间,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。3年前,清华创办求真书院,他(ta)亲任院长,致力于为中国本土培养一批顶尖人才,通过数学教育(yu)推动建设科技强(qiang)国。
他(ta)强(qiang)调科研与教学并重。“学问是不停进步(bu)的,教学如果不与科研同步(bu),就(jiu)追不上时(shi)代发展。”
他(ta)呼吁对科学的热爱与勇气。“要立志做大学问,研究最重要的问题。不要畏难(nan),不要怕耗(hao)时(shi)费力,不研究大问题就(jiu)会限(xian)制基础科学的发展。”
他(ta)坚持求真务实。“一个数学家的成(cheng)长必须(xu)经过严谨训练,没有取(qu)巧的捷径(jing)。”
“为国家培育(yu)一批基础科学人才,使得中国成(cheng)为全(quan)球科技大国之一”,是他(ta)的目标。“未来十年二十年,对中国来说是关键期,打牢基础科学的地基,才能实现高水平(ping)科技自立自强(qiang)。”
与新中国同龄的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说:“希望到(dao)我80岁时(shi),也就(jiu)是新中国成(cheng)立80周年之际,中国数学和基础科学的发展能够(gou)赶上发达(da)国家,到(dao)85岁时(shi)能够(gou)跻身世界前列(lie)。”
“家国兴荣一任重,算筹玄妙自功高。廉(lian)颇(po)老矣丹心在,愿(yuan)请长缨助(zhu)战(zhan)鏖。”从成(cheng)为数学大家,到(dao)为本土培养新一代中国领军学者,丘(qiu)成(cheng)桐(tong)作为华人数学家兼教育(yu)家,将深切(qie)的家国情怀融入培育(yu)数学英才的事业中,在清华的学术(shu)殿堂里,正续写(xie)着人生华章。(本报记者 李晓宏(hong))
新西兰皇(huang)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益槐——
回报桑梓 促(cu)进交流
“一棵菌草如何能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?”新西兰皇(huang)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、俄(e)罗斯工程院外(wai)籍(ji)院士高益槐用大半辈子时(shi)间,求索(suo)和解答这个问题。
1949年,高益槐出生于福(fu)建省宁(ning)德市古(gu)田县的一个中医世家。家庭(ting)的耳濡(er)目染使他(ta)对中草药情有独钟。1982年,他(ta)从福(fu)建农学院(现福(fu)建农林大学)毕业并留(liu)校任教。1986年,在国家政策鼓励下,高益槐停薪留(liu)职返乡创业,成(cheng)立了“宁(ning)德山海(hai)资源研究所”,研究食用菌的栽培育(yu)种。经过3年努(nu)力,他(ta)不仅攻克了大面积高产人工栽培竹荪的技术(shu)难(nan)题,还发表了“香(xiang)菇代料露(lu)天栽培技术(shu)”“竹荪及其高产栽培技术(shu)”等研究专著。
竹荪栽培成(cheng)功,当地百姓多了一条致富(fu)路。为了深入发掘食用菌的药用价值,1992年,高益槐以交流学者的身份到(dao)新西兰皇(huang)家科学院深造。
初(chu)到(dao)新环境,研究工作面临许多困难(nan)。“当时(shi),英语不好,就(jiu)从最简单的英文字母(mu)发音学起;科研水平(ping)跟不上,就(jiu)每天泡在实验室。”1998年,经过艰难(nan)探索(suo),高益槐运用低温水醇酶提取(qu)法(fa),成(cheng)功提取(qu)具有抗癌活性的灵芝多糖d6。同年,他(ta)发现β-多糖及其生化结构,随后又提出“三功”“三效”和“微复(fu)方”理论,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(xian)。随着技术(shu)专利越(yue)来越(yue)多,1998年,高益槐在新西兰集(ji)结科研团队,成(cheng)立了安发国际控股集(ji)团。高益槐多次受邀到(dao)中国高校讲学。每次归(gui)来,国内(nei)外(wai)行(xing)业发展的差距悄然刺激着他(ta)。
“我从中国农村出来,非常清楚(chu)低温活性提取(qu)技术(shu)能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。我决定要把这项技术(shu)带回家乡。”2005年,高益槐受到(dao)福(fu)建省政府的邀请,回到(dao)宁(ning)德创业,创办了“安发(福(fu)建)生物科技有限(xian)公司”,专业研发食药用真菌、天然植物和海(hai)洋生物等健康产品。
金秋九月,瓜果飘香(xiang)。在安发古(gu)田生态科技园里,一垄(long)垄(long)现代化种植的猕猴(hou)桃树(shu)下,是一朵朵饱满的灵芝;灵芝旁,是绞股蓝等中草药植物,郁郁葱葱、长势喜人。
“宁(ning)德地理位(wei)置优越(yue),山海(hai)资源丰(feng)富(fu),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发展生态经济。利用生物科技手段,我们想搞好农副产品的高科技精深加工,带动农村、农民致富(fu)。”高益槐说。
自2010年9月安发科技园第一条gmp全(quan)自动包装(zhuang)生产线投产以来,安发生物及下属企业累(lei)计(ji)实现工业产值突破数百亿(yi)元,为宁(ning)德创税超10亿(yi)元,每年收购大量(liang)农、林、牧、渔、菌等原(yuan)料资源,直接带动4万多户农民增(zeng)收。
“我肩上担负(fu)着一份特殊责任:只有拿出世界一流的技术(shu)成(cheng)果和生产效率,才能对得起闽东父(fu)老。”高益槐说,随着人才引进、专利技术(shu)落地、品牌推广(guang)、财税优惠等更多农业利好政策出台,宁(ning)德的农业现代化一定会发展得越(yue)来越(yue)好。(本报记者 贾平(ping)凡)
西班牙波戈雷(lei)烁音乐(le)学院教授王绍(shao)基——
赤子情深 矢志不渝
“每次看到(dao)1949这个数字,我的内(nei)心都激动不已(yi)。”西班牙侨胞王绍(shao)基说。1949年3月,他(ta)出生于浙(zhe)江温州。同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(cheng)立。
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,王绍(shao)基的个人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。中学毕业后,他(ta)以知青身份,到(dao)温州农村插(cha)队。几(ji)年后,他(ta)凭借音乐(le)特长,被调回城里,后来又进入大学学习深造。走出大学校园,他(ta)曾在温州多个文艺团体和多所学校工作,并创作了近百首音乐(le)作品,用音符(fu)记录(lu)下他(ta)眼里的家乡风貌。
1985年,王绍(shao)基怀揣音乐(le)梦想远赴西班牙。为了生存,他(ta)努(nu)力打拼,在继续音乐(le)道路的同时(shi),涉足过不同领域。从在中餐(can)厅打工到(dao)开进出口公司,从创办华文报纸和西班牙语刊物到(dao)创建西中合(he)作促(cu)进会,王绍(shao)基已(yi)在海(hai)外(wai)生活近40年。他(ta)说,无论何时(shi),祖国始终是他(ta)心中最深的牵挂与最暖的慰藉。
当年抵(di)达(da)西班牙首夜的一幕,至今烙印在王绍(shao)基的记忆深处。沉沉夜幕中,他(ta)搭(da)乘的大巴车疾(ji)驰在高速公路上,望着沿途整齐有序的路标,心中五味杂陈。“我当时(shi)想,我的祖国什么时(shi)候才能有这样的高速公路。”
时(shi)过境迁。自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——沪嘉高速公路建成(cheng)通车以来,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提速。截至2023年底(di),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(da)18.36万公里,稳居世界第一。
这样的今昔对比,王绍(shao)基见证无数。从过去(qu)牵线搭(da)桥,将西班牙在风力发电、铁路安全(quan)等领域的技术(shu)及企业引进中国,到(dao)如今目睹中国绿(lu)能惠及世界、中国高铁“开”到(dao)海(hai)外(wai),王绍(shao)基说,从“引进来”到(dao)“走出去(qu)”的巨变,映照的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、富(fu)起来到(dao)强(qiang)起来的伟大飞跃。
2009年10月1日,王绍(shao)基作为海(hai)外(wai)侨胞代表,受邀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(cheng)立60周年大会。站在观礼台上,当听到(dao)雄壮(zhuang)的国歌声响起,王绍(shao)基止不住满眼热泪。赤子情深,矢志不渝。正如他(ta)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(he)会创作的会歌《欧洲华人之歌》所唱,“炎黄子孙心心相印,期盼着振兴中华……”
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来临之际,王绍(shao)基送上对祖国的衷心祝福(fu):“75岁的我已(yi)经步(bu)入老年阶段,但75岁的祖国风华正茂。祝福(fu)祖国欣欣向荣,永(yong)葆(bao)青春!”(本报记者 严瑜)
智利智京中华会馆永(yong)久荣誉主席陈桂(gui)陵——
慈善爱国 血(xue)脉亲情
今年3月,智利总统(tong)府迎来一群特别的客人。他(ta)们是智利爱心侨社侨胞的代表,受智利内(nei)政部等部门邀请,参加一个交接仪式,为当地火灾灾区捐款(kuan)。华人社团在总统(tong)府举行(xing)这样的交接仪式,在当地还是第一次。
活动中,一位(wei)老侨领满脸欣慰。他(ta)是智利智京中华会馆永(yong)久荣誉主席陈桂(gui)陵,已(yi)移民智利近半个世纪。他(ta)所在的智京中华会馆有130年历史,见证旅智侨胞人数从200人增(zeng)至6万人。增(zeng)进友谊,融入当地,是许多侨胞的期盼。
今年2月,智利瓦尔帕莱索(suo)地区发生严重森林火灾。陈桂(gui)陵得知后,与各侨团负(fu)责人商议后决定,呼吁侨胞向灾区人民捐款(kuan)。侨胞们的善举受到(dao)当地赞誉。陈桂(gui)陵的老朋友、参议员伊莎贝尔·阿(a)连德称赞:“华侨华人展现了团结与奉(feng)献(xian)精神,智利人民会永(yong)远铭记在心。”
“慈善、爱国、团结、发展”,既是会馆宗旨,也是当地侨胞处世信条。资料显(xian)示,早在1937年,会馆就(jiu)举办过大型募捐活动,支持祖(籍(ji))国的抗战(zhan)事业。陈桂(gui)陵就(jiu)任会馆主席后,赓续慈善爱国传统(tong),身体力行(xing)支持家乡建设、兴资办学、修(xiu)桥铺路。
身在异乡,游子对祖(籍(ji))国的爱更加浓厚。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,陈桂(gui)陵每次过生日时(shi)总会想到(dao)国旗升起、国歌奏(zou)响的情景。从1975年移居智利起,无论多忙,每年春节他(ta)都争取(qu)回到(dao)故乡。每次回国,总能看到(dao)家乡发生的变化。
“国家强(qiang)大了,我们侨胞在海(hai)外(wai)才会受尊重、腰杆子才更硬。”陈桂(gui)陵说,我们站起来了,不再允许别人欺负(fu)我们;我们富(fu)起来了,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(fu),腰包鼓了起来;我们强(qiang)起来了,通过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倡导各国在合(he)作中共赢,让各国民众分享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红(hong)利。
随着旅智侨胞人数增(zeng)多,一些年轻人在当地结婚生子,子女(nu)的华文教育(yu)问题十分紧迫(po)。在陈桂(gui)陵倡导下,会馆创办中文学校,教授中文,传播中华文化。孩子们如今不仅会说中文,很多还回到(dao)中国读书、旅游、工作。“他(ta)们到(dao)了中国后才发现,原(yuan)来中国发展得这么快(kuai)。”
去(qu)年,在诸多侨胞努(nu)力下,智利侨界首部侨史《130周年简史》?付(fu)梓。陈桂(gui)陵说,和所有海(hai)外(wai)侨胞一样,旅智侨胞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、发展史,也是一部友谊、尊重和荣誉的历史。在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,旅智侨胞祝福(fu)祖(籍(ji))国更加繁荣昌(chang)盛!将继续为增(zeng)进中智友谊贡献(xian)力量(liang)!(本报记者 彭训文)
《人民日报海(hai)外(wai)版》(2024年09月27日 第06版)
责编:金泳辰、张振